王少國,男,經濟博士,教授,博士生導師,出生于1972年1月,是河北省滄州人。主要研究方向是經濟發展中的收入分配、金融發展理論、發展中國家的貧困。1990年9月至1994年7月,就讀于河南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工程系勞動經濟專業,獲經濟學學士學位;1994年9月至1997年7月,就讀于天津財經大學商業經濟系商業經濟專業,獲經濟學碩士學位;2000年9月2003年7月,就讀于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政治經濟學專業,獲經濟學博士學位;2003年7月至今,任教于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。
著名專著:
1.《城鄉收入差距的臨界點判定及其對經濟效率影響的研究》出版于2010年1月經濟日報出版社;
2.《金融發展在二元經濟結構轉換中的金融貢獻》出版于2005年7月中國經濟出版社;
3.《中國經濟概論》(合著)出版于2009年12月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;
4.《學界回眸》、《新中國60年》、《經濟發展卷》(執行主編)出版于2009年12月北京出版社。
著名譯著:
1.均衡問題:《全球變暖的政策選擇》(威廉.諾德豪斯)出版于2011年3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;
2.《全球經濟24小時》(丹尼爾.奧特曼)出版于2008年5月當代中國出版社;
3.《帝國金錢游戲》(史蒂文.希亞特)出版于2007年10月當代中國出版社。
主要論文:
1.《收入分配差距變動趨勢的理論研究比較》蘇州大學學報(哲社版),2012年5月;
2.《中國需求拉動型增長的動力變遷與方式轉變》學習與探索,2012年2月;
3.《我國治理城鄉收入差距的對策研究評析與補充》經濟社會體制比較,2011年4月;
4.《我國城鄉收入差距的地區類型分析》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,2011年5月;
5.《收入分配差距的最適度水平判定及其偏離》學習與探索,2010年5月;
6.《中國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水平的經濟效率分析》南開經濟研究,2009年11月;
7.《城鄉收入差距變動及其對經濟效率的影響》(合作)經濟研究,2009年6月;
8.《我國不同地區城鄉收入差距影響因素的比較分析》經濟社會體制比較,2009年7月;
9.《傳統金融發展理論的缺陷:忽視結構分析》學術交流,2007年8月;
10.《金融發展理論的淵源與發展》學習與探索,2007年7月;
11.《我國城鄉差別對居民總收入差別的影響分析》農村經濟,2007年3月;
12.《金融發展對資本配置效率的影響分析》商業研究,2006年5月;
13.《城鄉居民收入差別的合理程度判斷》財經科學,2006年4月;
14.《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別對經濟增長約束的實證分析》當代經濟科學,2006年3月;
15.《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別測度指標評析及修正》山西財經大學學報,2006年1月;
16.《現代西方金融投資理論的發展與前沿》經濟縱橫,2005年9月;
17.《我國金融發展對二元經濟轉換的影響》統計與決策,2005年9月;
18.《我國經濟增長》、《產業結構升級對城鎮就業的影響分析》當代財經,2005年7月;
19.《金融發展與二元經濟轉型》經濟評論,2003年1月;
20.《外部經濟環境惡化及其應對分析》北京工商大學學報,2002年10月;
21.《城鄉差別與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》統計與決策,2002年12月;
22.《中國城鄉差別研究概述》經濟縱橫,2002年10月。
主持科研項目:
1.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(05CJL004)“城鄉收入差距擴大的臨界點及其對經濟效率影響的研究”;
2.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(07&ZD045)“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與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研究”子課題“促進二元轉換、提高農民收入、改善城鄉差距研究”;
3.北京市委組織部項目(20071D0501900264)“城鄉收入差別變動的地區差異、成因及均衡發展路徑選擇”;
4.北京市教委項目(SM201110038009)“北京市收入差距對經濟效率的影響及適度水平研究”;
5.北京市委組織部項目(20042D0501905)“我國城鄉收入差距變動路徑、解說及對經濟增長約束的實證分析”;
6.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項目(2005XJ001)“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對居民總收入差距的影響分析”。
7.北京市經濟信息中心項目(2012)“未來北京市潛在經濟增長率的情景分析”。
8.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市場經濟研究中心項目(2011)“中國傳統能源市場化研究—天然氣”
獲獎和榮譽:
2010年被評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師和學校后備學科帶頭人。
2009年獲首都經濟貿易大學“優秀共產黨員”稱號;
2008年獲北京市“政治經濟學學科建設項目二等獎”(集體);
2007年獲首都經濟貿易大學“優秀共產黨員”稱號;
2007年獲首都經濟貿易大學“第四屆科研標兵”;
2007年獲北京市和首都經濟貿易大學“教育技術創新標兵”;
2003年再論改革與發展中的收入分配—中國發生兩極分化了嗎?獲天津市第九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(集體)。